聖佛法王開示
塔葬
「塔葬」在中國又稱為「舍利塔」,在西藏或者是印度都有,也就是高僧圓寂之後,不論他是保持全身,或者火化成舍利,都一定要入塔安葬,再讓所有後世的佛教徒與世人來膜拜,並得到加持。所以塔是從過去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,而開始有的。在中國,有中國的建塔方法,西藏與印度,也有與西藏印度建塔不同的方法。
塔葬最早的發源地是在印度,印度再傳至西藏,成為西藏一個很特殊的「塔葬」。當西藏的大喇嘛圓寂之後,就把他的全身依照他的意願保存起來,保存的方法,有的用鹽,有的是用各種的香料來處理他的全身;也有的以火化之後所得到的舍利,來入塔的。這些都必需經過修法的儀式。從涅槃再進入到轉世,這個塔就成為很重要的象徵,因此舍利塔對於佛教徒也就象徵著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通常高僧、活佛圓寂之後就必需進行「塔葬」,在西藏,一般有火葬與土葬,土葬在西藏比較不盛行,但是在中國,包括台灣,則較盛行土葬。而現今因為墓地取得不易,因此也開始盛行火葬。然而在西藏,一定要高僧喇嘛才可以進行火葬。在西藏或尼泊爾,除了火葬之外,還有所謂的「天葬」,天葬有天葬施身的儀軌,同樣的,塔葬也有塔葬的儀軌,包括在建塔時,也有很多建塔的儀式,這些都是佛教徒,不論是顯教或密教,所必須要明白的眾多法門之一。
「塔葬」就是將高僧活佛的舍利放於塔內,最早是由印度傳入的,稱為「窣堵波」,翻譯成漢文,就稱為「塔」。在中土最早有「塔」的紀錄,是在三國時代孫權的時候,由晉帝所施修的。最初印度的舍利塔,與佛教實際上並沒有任何關係,直至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,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才開始建塔。因為釋迦牟尼佛火化之後所得到的舍利非常多,而且五光十色,晶瑩透體,非常的圓,有很多都是打不碎的,所以成為非常堅固的金剛舍利。佛教徒為了景仰釋迦牟尼佛的功德,因此造塔來紀念他,並且對塔禮拜、恭敬供養。「塔」也就成為對後世學佛者的一種加持。
在藏文中,「塔」稱為「任塞」,又有一個意思為「永存之物」,因為釋迦牟尼佛他的精神光明,永遠照耀世間與十方法界,讓很多的眾生,可以因為佛法而消除現世的惡業與種種的障難,並且超脫生死。所以後世的人,一直把釋迦牟尼佛的佛塔,非常珍貴的保存起來。一直到阿育王興佛法的時候,更造了八萬四千塔,所以到印度去,可以看見到處都有佛塔。後來佛教在印度慢慢衰微之後,很多佛塔都被破壞掉,現在很多印度的佛塔,也都因為破損沒有修復,而顯得支離破碎。
釋迦牟尼佛的佛塔有八大塔,八種的如意塔,分別建立在古印度隆比尼園(我們老法王仁波切的薩迦寺院有一間就是在隆比尼),一座在尼連河的旁邊,一座在鹿野苑,一座在祇陀園,還有在曲女城、王舍城、廣嚴城,以及拘尸那城等地,總共八座,是為當時八王所建造,為釋迦牟尼佛而設立供養的。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塔總共有八座,一為「蓮聚塔」,也就是因為釋迦牟尼佛誕生,足下生蓮花而得名的;二為「菩提塔」,為紀念釋迦牟尼佛修行得道;三為「轉法輪塔」,為紀念釋迦牟尼佛於鹿野苑初轉法輪;四為「降服外道塔」,是紀念釋迦牟尼佛降伏外道及婆羅門的種種事蹟;五為「天降塔」,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從天界返回人間;六為「息爭塔」,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平息佛教許多僧人內部的爭論與爭誹;七為「祝壽塔」,為佛陀在廣嚴城預測自身的壽數,弟子為了祝佛能長壽,永遠大轉法輪所造的塔;八為「涅槃塔」,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後所建的塔。這八大塔都是用金銀等珍寶來莊嚴的。
通常舍利塔在進塔,或是佛像金身要供養膜拜時,都要舉行裝臟的儀式。塔的種類也非常的多,還有一種是金剛寶座塔,供奉的是金剛五部的佛,就是五方佛,其形狀就像一座須彌山一樣。
當佛教由印度傳入西藏時,西藏也開始對於造塔,顯得非常重視,一直到現今,不論是活佛仁波切,或者大喇嘛圓寂之後,就會造塔來紀念他,並舉行儀式來膜拜,效法他的大慈大悲,捨己度人,以佛法來利益眾生的功德。從前在乾隆時代的章嘉活佛,他對於佛教的貢獻非常大,但因為他非常推崇達賴喇嘛、班禪喇嘛,所以當章嘉活佛要圓寂的時候,他就告訴乾隆皇帝,他的塔一定要比班禪與達賴喇嘛還要低,而且不能做得比他們好。然而因為章嘉活佛的功業非常廣大,所以乾隆皇帝最後還是替他造了很好的塔,當然還是有遵照章嘉活佛的遺囑來做。
佛塔分為三個部份,一是塔座,又稱為「須彌座」;二是「塔瓶」,也就是「塔腹」;三是相輪部份,相輪頂端有日、月,及火焰。塔內裝臟物,有舍利子、佛經、佛像,還有很多的古物和珍寶。塔基則代表地基的土。塔由「地水火風空」五大所結集,塔瓶代表水,相輪代表火,火的意思是代表著精進,相輪的頂端又有日、月,分別代表風空。所以「地水火風空」,就成為五大的精神永遠不朽、不死的一個象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