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佛法王與漢密聖佛傳承 聖佛法王開示 協會近期活動 協會活動剪影 連絡我們 繁體中文 簡體中文

聖佛法王開示

中國醫學整脊療法研究

  脊柱損傷的疾病,由於外傷或勞損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脊柱與椎旁軟組織損傷。或脊柱相關疾病,脊柱軟組織損傷後而導致脊柱以外的全身疾病或產生綜合性病症,此兩者的基本病理,施予適應症的整治手法,即稱為整脊療法或整體療法。

  中國醫學不外四診八綱的方法,整脊療法亦然,通常又需遵守五項原則及六項要求,使病理辨證、定位施冶、療次手法都能達到切確。

  骨是一種堅硬的結締組織,由許多的血管網及骨細胞和膠原原纖維、無機鹽類所形成。在人體骨有三種:長骨、扁平骨、不規則短骨;研究整脊療法對於人體組織學、骨骼、肌肉、血液及神經分佈、五臟循環系統、經絡穴位、檢察診斷手法、適應症與禁忌症…等,都必須做一番詳細的研究,把理論學說和臨床應用實際經驗相互配合,並同時把病患年齡、職業、體質、起居習慣、家族史…等列為參考,才能達到完全治療效果。

  脊椎的功用是傳導和反射中樞,是身體中心的支柱,所以一旦脊椎骨發生病變,就影響到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各器官的功能。脊柱由二十六塊脊椎骨組成,頸椎七塊、胸椎十二塊、腰椎五塊、?骨一塊、尾骨一塊。由於?骨是由五塊合成,尾骨由四塊合成,所以也可以說共有三十三塊。這許多的脊椎骨,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繫,因此能維持活動相當的穩定性。而脊椎神經成對的自脊髓向外延伸出,有八對頸神經、十二對胸神經、五對腰神經、五對薦骨神經及一對尾骨神經,總共有三十一對神經,這些神經正好對應於脊髓上不同節段的髓管節。

  脊椎在胎兒時期,充滿整個脊椎管,脊椎神經呈水平而向兩側伸出,漸成長時,脊椎亦逐漸增長。整條椎管內面和外面皆佈滿許多互相交接的靜脈叢,這些靜脈都集中於椎間靜脈引流出。而脊椎骨骨質疏鬆症最常見於婦女的更年期後,以及老年人,或活動少、蛋白質缺乏等原因。平常長久坐辦公桌的人,宜有適量運動,或做氣功任督二脈的運行,使養分進入脊柱,達到強化功能。

  脊柱損傷的種類,大致可分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傷、上運動神經元損傷、後脊髓根的損傷…。

  下運動神經元的損傷,最常見有四肢鬆弛無力、無深層反射、肌肉萎縮症。

  

上運動神經元的損傷,最常見有肌肉緊張,及痙攣性增加、腦性痲痺引起兩側痙攣性痲痺。

  後脊髓根的損傷,此症狀包括所有感覺喪失,失去關節與肌肉之感覺引起平衡失調。

  許多婦女常見的腰酸背痛及腳酸疼、知覺活動的停滯及其他病症,都和脊背關係甚大;此部位就像是一處通訊網路,對於神經的影響和健康身體甚為相關。

  脊柱彎曲所引起的腰痛症,可以自己做整脊運動法,患者自行仰躺於平舖床,雙腳伸直,呼吸三次,平心靜氣,左腳直、屈曲右腳而起,膝蓋在上,腳底平貼於床,再轉右腳向左側腳方向而下,再回復原位,腳伸直,平臥,做好右腳一次,再換左腳屈曲而起,向右腳側方向而下,與右腳方法相同,做好一次後,再回復原位,腳伸直,再換右腳做,重複幾次,這樣可以自療達到脊柱彎曲症的矯正。

  頸部是人體活動頻繁的椎體,此部位共由七塊椎體組成,除二塊形狀較特殊外,其餘五塊形狀大致相似。頸椎的血液供應,主要由脊柱供給,發自椎動脈,一般是一條,有時是一對,由神經根的腹面進入椎管。頸椎由較複雜的肌肉層完全包圍,因此可維持頸椎的活動及穩定功能。頸椎造成骨折或脫臼時會造成廣泛軟組織的分裂。

  頸髓發出八對神經根,第一對由枕骨與第一頸椎間發出,第二對在寰椎與樞椎間…。第一椎和第二椎稱為寰椎和樞椎。寰椎和樞椎與一般椎骨不同,寰椎後弓兩側有一個骨化中心,在胚胎八週左右出現,由後弓向前外側擴展成側塊和前弓,胚胎卅五到卅六週時,于寰椎前結節,出現另一個骨化中心,此三個骨化中心大約在六歲左右癒合。

  樞椎椎弓的一對骨化中心,在胚胎十週左右出現,椎體的骨化中心也是一對,出現於胚胎期十八到十九週。廿四週時會出現一對齒突骨化中心,出生時,椎體及齒突的一對骨化中心會癒合為一個,所有骨化中心大約在五歲左右。

  寰枕部畸形時會造成聲音嘶啞、吞咽發噎、言語不清、胸鎖乳突肌無力或萎縮…等症。

  頸椎部病因中老年較易患之,運動傷害也是主因之一。病型大約可分神經根型、交感神經型、椎動脈型、脊髓型、頸椎增生型等五種較常見。其辨症及施治診療手法因病況而有不同,如屬神經根型,可使用仰臥頸旋法、後伸頸旋法、雙人頸旋法、經穴點按,及提拿肩井穴,及揉拿頸肌、揉拿手三陰法、手三陽法,通經活絡。

  這裡介紹頸椎旋轉復位法二種,可依適應症參合施用:

一、先令病人坐著,頸項放鬆,頭略前俯,施醫者立於後側方,先用一手扶住其  頭頂部,另一手托住其下頜部,兩手同時動作,使頭向左或向右慢慢旋轉,到一定幅度時,稍停頓一下,復稍用力再做有一定幅度增加速度扳動,可聽到嗒嗒聲,此手法適用於落枕、頸強酸痛等症。

二、病人坐著,頸向前屈約十五到三十度,再側屈到最大幅度,施醫者立於其後側方,用一手拇指頂按住患者推棘突旁,另一手托住其下頦,向同側方向慢慢旋轉(頭不能仰起),當旋轉到有阻力時,隨即稍用勁做增大幅度有控制的較快速扳動,同時頂按棘突的拇指要向對側推動,此時可聽到嗒嗒響聲。

  

本法適用於頸椎各病及頸曲反張等症。

  一般認為矯正頸椎有助於治療假性近視,主要是視神經與頸椎的上部連接,利用此法刺激部位而達到消除眼睛疲勞。

  坐骨神經痛在中醫學屬痹證範圍,分有陽性坐骨神經痛和陰性坐骨神經痛;發病初期通常為一側腰痛,日久隨病情而擴大,或逐漸向側臀部、大腿後側、小腿後外側及足背、足外部腳趾延伸,沿坐骨神經分佈區產生燒灼感,刀割疼痛等狀,從陣發性到加重持續性,間歇反複發作。本病因的形成常由感染或腰椎神經受擠壓、牽扯所引起,老年人較易得到此症。久病者明顯感覺肢體功能減退。或肌肉萎縮情形。

  本病療法,除了氣功療法,可以配合整脊推拿手法綜合施治,但對於腫瘤、癌症、結核所引起之病症,則禁止使用整脊療法,將使病情惡化或加重。通常治療本病使用手法,用點法、按法、揉法及滾法、牽引法。並取大腸俞、環跳、承扶、殷門、陽陵泉、承山、解溪…等穴位。

  治療時,患者俯臥位,醫者立其側,先用滾法在下腰椎患側腰肌,沿肢後側小腿後外側,反複施行三、五遍,先輕漸重深加力,次以雙拇指重疊按揉手法,按揉腰臀部阿是穴(痛點)各一、二分鐘,復用壓肘法,按點大腸俞、環跳及腰臀部阿是穴。再以指點承扶、殷門、委中、承山、昆崙等穴,及腰椎後扳法左右各一次…,最後則使下肢伸直,用搓抖法搓抖下肢結束療程。

  配合氣功時,觀想佛光佛氣滿佈雙手,以佛氣用按揉法及振顫法、推摩法…等法,舒通經絡,緩解疼痛;補瀉時機,則配合病狀作適當療法。若治療癌症或帶菌病患,氣功師當知截氣法與排病氣法,不致發生自己誤受病菌及障氣侵襲。

  坐骨神經痛一般療效有時會受到限制,因此,可以採用穴位療法、整脊療法,及氣功療法三者的配合,效果會較佳。


回聖佛法王開示目錄
漢密聖佛金剛乘•世界佛教聖佛山派•大密宗佛海門

c 2008 Han-Tantra Vajrayana. All Rights Reserved.[轉載圖文請先徵求同意]

臺北佛海禪寺 地址:臺北市和平東路三段268樓 

桃園佛蓮禪寺 地址:桃園巿龜山區和平街323

聯絡資訊 佛勳阿闍梨 電話:0939-112585